首页 > 名企商会 > 走近青岛商会旧址——百年记忆,尽数珍藏

走近青岛商会旧址——百年记忆,尽数珍藏

发布于:2025-07-15 13:47:16 作者: 阅读:

时光之箭如飞鸟,穿越岁月之门,也将城市的过往带向远方。如今的中山路熙熙攘攘,游人如织,享受着夏日老城的和煦阳光。作为老青岛名副其实的“母街”,中山路映射着这座城市历史发展景深,鲜活的反映着青岛的历史积淀和气韵。

在中山路和肥城路交界口,有这样一座引人注目的建筑,它曾是老青岛民国历史中无可替代的记忆象征,也曾在漫长的历史中饱受文物老化的煎熬,如今也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再放荣光。这里就是中山路72号——青岛商会旧址。

建筑的历史背景与风格特色

青岛商会旧址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72号(含中山路74号),最初为德商祥福洋行建设的公寓。1906年至1907年间,德国人阿尔弗雷德·希姆森(德语:Alfred Siemssen)创办的地产公司祥福洋行在弗里德里希街(Friedrichstraße,今中山路南段)与不来梅街(Bremer Straße,今肥城路)路口西北角建设了一栋二层公寓楼。该楼位于G街区南侧祥福洋行于1905年购买的地块中,该楼建成前,其西侧已有两栋双单元公寓,分别为G 街区1号楼至4号楼(即今肥城路15号、17号),因此这座建于1906-1907年的公寓被称为G街区5号楼。

建筑为砖石木结构建筑,地上二层,地下一层,设坡屋顶阁楼。平面呈中轴线式“一”字形布局,外墙墙基由花岗岩蘑菇石砌基,外墙为拉毛墙面,主入口设于东侧,花岗石砌门窗套,东立面中央有一两层通高的壁柱,檐口起一座三角山墙,山墙与壁柱之间刻有孔雀开屏纹样的浅浮雕,屋顶起三座尖塔,上覆绿色铜皮。

屋顶采用了一种少见的方形板状材料而非常用的红瓦或灰瓦,并以不同色彩镶嵌边框、拼成四组几何图案,此种屋面材料后来改为一般的矩形红瓦,屋面有老虎窗。建筑内部由两个公寓单元拼合而成,每单元每层各有两套公寓,内部设木质地板及扶梯。

1914年11月日军占领青岛后,没收了祥福洋行的全部财产,包括该楼在内。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岛后,该地块三座原祥福洋行公寓楼为日本驻青岛总领事馆保留财产。1924年(一说1923年),青岛总商会自馆陶路迁至该楼。1931年,总商会改组为青岛市商会。1938年1月日军再次占领青岛后占用该楼,将其改为青岛治安维持会会址,此时的商会处于瘫痪状态。1942年,青岛特别市公署组建青岛特别市商会,会址仍设于该楼,1945年日本投降后复名青岛市商会。青岛市政府及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曾于1947年至1949年间组织青岛市总工会,会址最初设于该楼内。

 

1949年6月2日解放军进驻青岛后,同年11月,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接收原市商会人员财产,会址设于中山路72号原商会会址,1952年6月,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成立。1959年,中国民主建国会青岛分会迁入该楼办公。1965年,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青岛支部及中国民主同盟青岛支部迁入该楼办公。1966至1978 年,中山路72号建筑挪作他用。1978年工商联及民主党派恢复运作后,于1983年11月自太平路29号迁回中山路72号办公。同年,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直属青岛支部及中国致公党青岛市工委成立,设于中山路72号。1986年,中国农工民主党青岛市委成立,亦设于该建筑内。1989至1990年间,民主党派驻青岛机构自该建筑迁出,迁至韶关路54号。

 

1990年代青岛市行政中心东迁,工商联会址亦迁往东部新区。中山路72号址此后曾为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南分局四方路工商所及青岛市工商联商务中心。该建筑后来被商铺占用。2013年3月,此处成为市南区文物保护单位。

 

青岛商会消亡史:一段风云际会的民国传奇

 

中山路设计之初连接欧人区和华人区,贯通市区南北,是青岛老城的核心街区,其发展与青岛城市建设的发展是同步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文化上,中山路都是青岛绝对的中心之一。这条曾经引领城市商潮、汇聚金融巨头、承载青岛文脉的百年老街,是无数老青岛人记忆中无可替代的“街里”。

而说起中山路72号这座引人瞩目的老建筑,不得不提的一段往事,便是曾在青岛民国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青岛商会。

青岛商会,曾用名青岛华商商务总会、青岛总商会,为青岛市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华商商会组织。成立于1910年,1920年代后影响力逐渐扩大,曾在青岛社会各界具有强大能量,其积极参与国家与地方的政治、经济、社会活动,逐渐在国内工商界中重新崭露头角,并且成为中华民国商会联合会的重要成员之一。

早在1902年,青岛德国总督府曾设立青岛中华商务公局,以辅佐总督府处理华人事宜,会址设于天后宫。1910年,原青岛中华商务公局撤销,青岛华商商务总会依照清政府1904年颁布的《商会简明章程》成立,成为青岛第一个依法成立的现代商会。1916年1月,青岛华商商务总会根据北洋政府1915年12月修订的《商会法》,改组为青岛总商会。

1922年至1929年间,北洋政府因战乱及内部派系斗争无暇顾及青岛的治理,造成青岛地区政府控制弱化。而此时的青岛总商会摆脱了列强的控制,又因青岛主权交接期间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政治地位有所上升,成为青岛地区最具政治影响力的社会组织。1931年,青岛总商会根据国民政府公布的《商会法》改组为青岛市商会,同年5月制定《青岛市商会章程》。

1932年,经过“辞职风波”之后,因为商会在此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时任市长沈鸿烈对商会更加倚重,一面对商会进行宏观性政治指导与行政干预,一面最大限度地给予商会合法自由,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1929至1937年间的青岛商会与青岛市政府间形成了良性互动,商会的影响力也达到了极盛状态,因此曾一度被称为“二衙门”。在此背景下,商会除一般的商业管理外,还拥有部分社会管理职能。

除代征外,商会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与日本经济势力展开竞争,以维护华商工商界的利益。例如1929年7月协助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中资银行在青岛实行废两改元,停止使用胶平银进行兑换交易,改用银元,以摆脱日本横滨正金银行通过垄断胶平银价格对青岛金融贸易的控制;1930年与1933年先后参与筹备开设青岛国货陈列馆与青岛国货公司;1931年筹建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以对抗日本人主导的青岛取引所。1922年后的青岛商会亦曾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如1925年后接管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创设的济良所、育婴堂、教养局以及贫民习艺所,1931年组织义演救济江淮大水灾民,以及为贫民施棺、抚恤殉职警员遗族等。

然而到了1937年,抗战爆发,青岛沦陷,为了满足战争的需求,日本殖民当局强行将青岛市商会纳入地方政府统治系统,并将其改组为协助统治者统制地方经济、监控本地工商界的工具,在强权的干涉下,青岛市商会失去了民间性与自主性,成为名存实亡的半官方组织。

抗战胜利后,青岛商会实现了战后复员。但面对国民政府的政治压力,以及商会因内部矛盾陷入瓦解的窘况,时任市长不得不委派专人组成整理委员会,对商会进行整理。经过87天的整理工作,使青岛市商会得以重建,也为商会注入了一丝活力。

1946年4月26日,青岛市商会正式宣布重建,开始走上复兴之路,希望能够重振往日的辉煌。但是随着国民政府扩充军备、加强地方统治,大肆压缩商会的活动空间以及话语权,导致政府与商会之间的怨隙越发增大,商会作为一个中间组织已经无法有效的发挥作用了。

受战争的影响,青岛市商会与青岛一起被孤立在山东半岛一隅,交通闭塞、民生凋敝。此种时代背景导致商会本身的实力大不如前,无力扭转经济状况,1946年商会重组后提出的商业复兴计划亦化为泡影,就此迎来了其生命的最后时光。 

1949年6月2日,解放军接管青岛。11月23日,青岛市工商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开始接管商会人员财产,青岛市商会就此成为历史。曾经风光无两的“二衙门”就此永告结束,昔日的风云际会、无数的起承转合,就此沉淀进厚厚的书页间,化为青岛民国历史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章节。

城市记忆的永恒纪念

九十年代,随着市行政中心东迁,昔日喧闹繁华的中山路渐渐显出消沉。而中山路72号建筑同许多留存下的老建筑一样,遭受着物质性老化的煎熬。而临街加建的商铺更是挡住了建筑的主立面,在很多人的记忆里,早已记不起建筑的原貌。

2020年12月24日,中山路街道、市南区综合执法局、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等7个部门开始着手拆除该建筑东侧已存在30多年的违章建筑商铺。2021年9月,中山路72号建筑开始修缮,计划将此处再利用为中山路城市记忆馆。2022年9月29日,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开馆。

中山路城市记忆馆以全面翔实的历史资料和现代技术再现历史场景,回顾了百年来以中山路区域为代表的青岛历史城区发展记忆。人们可以沿时代顺序,通过老街寻踪、商业母脉、文化繁兴、经典建筑、时尚风情、红色印记等板块,了解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中山路历史及老青岛故事。

通过对近年来发现的老照片和其他历史文献资源的梳理组合,深刻展示了青岛自1891年建置开始至今的城市发展历程。除了图片和文物展示,中山路城市记忆馆还利用实物、文献资料以及AR、VR等多媒体手法,设置了《百年中山路》沉浸式影院、百年商街变迁光影巴士等现代展陈项目,为前来参观的市民带来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往日已逝,换了人间。昔日的繁华盛景和风云变幻早已沉淀在书页里,只有留存至今的老建筑依然如初。青岛商会旧址不仅充分反映了西方建筑思潮尤其是德国建筑带来的影响,也是青岛近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更在客观上记录下了青岛城市发展史的繁荣和沧桑。

如今的它,更是成为人们了解城市历史、追忆旧日时光的重要窗口,记录了每一位“老青岛”血液中与这个城市无法割舍的情感联结,构筑起了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历史之间的精神纽带。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青岛媒体网的部分内容由官方发布(作者为官方标识),大部分来源于网络转载或用户投稿发布。青岛媒体网对网络转载和用户投稿的内容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发布或转载了您未经允许的内容,请即刻联系18765968651或发送邮件至 15353218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新媒体邀约

首页
媒体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