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期】从殷家村起飞的乡村文化雄鹰----青岛文化名人李知林
青岛颂语传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殷家社区志编辑组联袂编纂《殷家社区志》,在采访中遇到一位来自殷家社区的文化名人。
青岛高新区红岛街道中,从领导到群众、从孩子到中老年人,只要提起李知林这个名字,大家都知道他是干了一辈子群众文化工作的老站长。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李知林,1951年7月出生于阴岛镇殷家村。他是殷家村第一批高中生之一,1969年高中毕业后,被推荐到青岛师范学院深造;1971年毕业后在殷家小学任语文、音乐教师;1975年就任红岛文化站站长,在文化站长的位置上一干就是26年。这26年里他边工作边充电,1978-1980年他参加北京人文大学文艺理论、音乐创作、戏曲编导等专业的系统学习,并以优异成绩取得毕业证书。1985年完成山东党校广播电视大学本科学业,1990年在山东大学专攻音乐创作,获得本科学历。退休后在社会文化领域被聘为: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中国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农村信息社特约记者;山东摄影家协会会员;青岛音乐家协会会员;青岛民族管弦乐协会会员;原山东崂山书画院副院长;青岛艺术普法团乐队指挥。他被评选为城阳区第二届专业拔尖人才,青岛市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2016年度青岛高新区文化工作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躬耕红岛志不移 精品充栋慰乡邻
1988年以来,他的歌曲创作进入高潮期。由于功底深厚,他的歌曲创作基本都是词曲同创。而且每部作品都是精品,他创作的歌曲《校园之歌》《校园新歌》 获全国三等奖,山东省二等奖;歌曲《月光光》获青岛市音乐创作一等奖;歌曲《农行之歌》《我是快乐的邮递员》《我是快乐的拖拉机手》等音乐作品多次在社会各类评奖活动中获奖。
他的摄影作品充满着红岛渔村的海味气息,摄影作品《意在不言中》获全国优秀奖,山东省二等奖;《补网的渔民》获全国优秀奖,山东省一等奖;《读》《晨曲》《一网银麟》《赶海去》《丰收之后》《农家乐》等摄影作品在山东省、青岛市各种评奖活动中获得奖项。
以海岛文化为主旋律的地方戏曲创作方面。戏曲《渔歌声声》《婆媳情深》《都愿意》《我的家乡就是好》《妹送情哥出海》《渔家四季都快乐》《改革开放进俺家》等剧目,均在全国、省、市各种评奖活动中获奖。在山东省中老年文化艺术调演中《渔家四季都快乐》获全省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获青岛市中老年文艺调演一等奖、创作一等奖;《挖蛤蜊的红岛姑娘》获山东省创作演出二等奖。他挖掘创作出了青岛地区最早的文化曲牌《鱼鼓唤醒五百年》《渔家四季都发财》《孝亲佳节六月六》,这些作品都已成功申报青岛非遗作品。他创作的大型鼓乐《红岛凤鼓》享誉国内外,获山东省牡丹金奖,获奖后在中央电视台主要频道播放,1996年宿流大型鼓乐节目《红岛凤鼓》代表国家到韩国交流演出,1999年在总政歌舞团编导的大型电视剧《蓝色军魂》中,宿流大型鼓乐节目《红岛凤鼓》与其联袂演出。
报告文学和歌谣创作方面。2007年长篇纪实报告文学《从农民到工程师》发表,后改编成中篇小说《农民工程师》由青岛出版社出版。渔家歌谣创作是李知林重要文创作品之一,2023年编著成书的《红岛渔歌--民谣》一书获山东省艺术创作一等奖。1925-1928 年文史资鉴作品《阴岛渔民抗战斗争始末》被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市博物馆、青岛市图书馆、崂山区档案馆等单位作为珍贵的文史资料收存。
老骥猛志逸四海 渔岛文脉传承人
李知林从事基层文化工作坚持的一种自觉的奉献精神,在1995年,青岛日报刊登的《他把一生最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党的农村群众文化工作》一文,介绍的就是他的事迹。几十年的群众文化工作实践,让他感到最忧虑的问题是农村群众文化专业人才的短缺。退休后他决心彻底离岗、心无旁骛、沉下心来为农村的群众文化工作培养文艺骨干。他首先成立了33人组成的红岛渔家乐艺术团,为培养基层文化队伍聚拢人才。根据各个时期的不同任务,他坚持自编自导,创作出《家和万事兴》《渔家四季都快乐》《婆媳情》《妹送哥哥去出海》等7个节目,于2014年“国庆节”第一次登上舞台展现给观众,受到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好评。此后的10多年里,剧团参加省、市、区、街道等各种演出100多场次,观众达几百万人次。2021年,他组织交响乐团成功举办了“建党100周年大型晚会”专题活动,他既是导演、又是舞台总监和乐队指挥。节目紧密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讴歌了中国共产党跨世纪的丰功伟业,全面地锻炼了队伍、历练了演员。
他退休20年,培养出各类文化骨干82名。这些骨干参与的文化创作和演出,大都获得省、市、区、街道的多种荣誉,正如他平时经常说的那句话“我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别无所求,只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基层的群众文化工作多带出几个学生,多培养出几名骨干”。
心志高洁思远虑 倾囊舍己为公义
李知林投身于基层群众文化事业始终以一个志愿者、奉献者、文化义工的身份参与。他不但是一位文艺展创作和舞台表演的德艺双馨的大家,也是一位国学历史、民俗文化可遇不可求的专业学者。2016年宿流社区“两委”决定,聘请李知林全面负责建设“青岛宿流渔岛记忆博物馆”。他深知建设博物馆在基层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他带病昼夜奋战,查阅了无数资料和书籍,编写出了10000多字的博物馆筹建大纲和5000余字的陈列纲目。带领志愿者团队严格按照国家正规博物馆的建馆要求,收集了1240件渔岛历史物件,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打造出了一个较完整的“青岛宿流渔岛记忆博物馆”。经省、市专家组验收,成为山东省县级以下示范博物馆。2018年,他还为宿流社区建设了青岛市第一个“退伍军人之家”展览馆,受到了省、市、区、街道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2023年,他撰写的《浅谈红岛旧村老胡同特有的地域文化》一篇调研论文,引起青岛市主要领导的重视,论文被刊载在青岛市内部参考资料刊物上,同时对论文中提出的16个自然村,需要重点保护的渔村老胡同的建议给予了采纳。
2016年4月,他担任红岛高新区文联副主席,结合红岛高新区的特点每年他都要亲自组织全区各种大型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有全区每年一度的“群众艺术节”“孝亲六月六”民俗节、“春节民间艺术节”等,他都是总策划兼导演;并且还要经常举办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班;他既负责培训全区的文化骨干,还要经常走进农村、学校、工厂等做文化讲座。最为可贵的是他从退休到现在,他带的所有学生和艺术团队及各种文化活动都没有向上级要过经费,参加各种演出没有收过一分钱的演出费。相反,几年来他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4万多元扶持群众文化事业。他的无私奉献精神受到各级政府和群众赞誉和肯定,他的家庭被青岛市授予“最美文化家庭”称号,他本人被青岛高新区红岛街道办事处授予“文化工作突出贡献奖”等称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