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好评商家 > 【第29期】青岛秋天第一鲜,上岸了!个头大味道美,还都是野生……价格打听到了→

【第29期】青岛秋天第一鲜,上岸了!个头大味道美,还都是野生……价格打听到了→

发布于:2023-10-18 10:17:15 作者: 阅读:

眼下虽已过了寒露

青岛的天气依然相当舒适

很多人的秋衣秋裤还没安排上

而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已经穿上了棉衣、棉裤

头戴着棉帽出门行走

只为了给市民带来

秋天里的第一鲜!
 

01戴上头灯

摸黑出发赶往海田

 

戴上头灯,穿上皮衣、皮裤,四人一条小船,凌晨4点多就从红岛渔港码头出发,去海上收获秋天里的第一鲜——大海螺。

 

进入10月份以后,随着最后一批蛤蜊运走,海蛎子还未上市,胶州湾里的海螺成了当家海鲜。今年海螺的品质怎样,收成如何,海上的秋收又有哪些辛苦?10月16日凌晨,记者登上渔船进行探访。

 

在海上忙碌的渔民,最关注的就是潮水。大海的潮汐规律,决定了他们的作息规律。10月16日凌晨4时许,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头顶满天星光。红岛渔港码头,渔民们已经陆续开着三轮车赶到了这里。

 

“基本上都是这个点起,干了几十年已经习惯了。”船长赵显提说,干他们这个活大多都是起早贪黑。其实这个点正是一天当中人最困的时候,他们不得不提高注意力,因为海上作业危险无处不在。

 

因为船小,担心停在海里不安全,他们便用吊车把船放在岸边。如果要出海的话,就用吊车放到海里。

 

“这么早出海,一方面是因为中午太晒,另外就是能赶上早市。”赵显提说,一般早晨六七点钟就回来了,这样小贩们可以在第一时间送到市场里。市民刚起来的时候,就能买到最新鲜的海螺。

 

小船的长度大概有七八米,没有地方安装大灯照明,他们出海作业都需要佩戴头灯。赵显提说,捕捞海螺相对比较简单,并不需要太多复杂的工具。而且,海螺的产量并不高,不像蛤蜊还有海蛎子一样,一船就能捞回几千斤,因此一条小船就足够了。

 

出海的时候,他们携带了两个筐,用来盛放捞上来的海螺。收拾妥当以后,小船就加足马力飞速开往海田。

 

02 收网如淋“冰雨”

棉衣、棉帽难挡寒冷

 

由于船小,海上的行驶速度比较快,不到十分钟就赶到了海区。“晚上冻得受不了,白天晒得受不了。”船长赵显提说,在海上干活就是这两个极端。凌晨三四点钟的时候,气温算是一天的最低点,海上比岸上更低。

 

因此,虽然现在是秋天,很多人的秋衣都还没安排上,他们已经穿上了棉衣、棉裤,头上戴着棉帽。同时,收网的过程中,需要用水喷淋,他们还在最外面穿上了皮衣、皮裤。

 

“现在的海水还是热的,但是被冷风一吹打在脸上就是冰的。”很快,记者就体验到了“冰雨”的刺激。

 

由于海螺量比较小,并不像是蛤蜊或海蛎子那样使用大型工具捕捞。一般情况下,都是“猛子”潜水在海里捕捞。捕捞上岸以后,按照当日的收成分配比例,一斤差不多9元左右。

 

由于近几年胶州湾出现大面积海星等生物,特许船只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以使用地笼网。因此,养殖户们可以利用地笼网来捕捞海星以及海螺,这样成本相对低一点。在海里,地笼都是多个连接在一起。渔民根据海里的坐标,到达附近以后,就将一个铁质的锚钩扔到海里。在周边缓慢行驶的时候,就会将地笼网拉起来。

 

在海里,地笼网比较重,需要借助机器来提升。四个人分工协作,收网、解网放货、重新绑好、排列整齐。差不多20分钟的时间,一网海螺就被打捞上岸。

 

在收网的过程中,一台水泵一直从海里抽水,对渔网进行冲刷。这些海水溅到人身上,如同“冰雨”一般。一直到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海上的气温才略有回升。
 

03
一天上岸千余斤海螺

今年产量较少个头大

 

记者看到,随着一个个地笼被提起来,里面主要是海螺,还有一些海星、八带等等,基本上看不到什么鱼类。赵显提说,这会儿海星的数量相对较少,春天是它们大面积出现的时候。

 

刚开始的时候,由于天色较黑,他们需要开着头灯。随着天色渐亮,他们在海里来回忙碌。收拾完一网后,会再次选择位置,将网重新放置到海里。

 

从凌晨4点一直忙到早晨7点,终于做完了所有的工作。“你看有些地方数量比较多,证明那里还有一些蛤蜊。”赵显提说,这些海螺全是野生的,没有任何人放养。只要滩涂上有蛤蜊或者海蛎子,海螺就会自然生长。海螺捕捞多的地方,基本上蛤蜊就比较多。

 

今年的总体情况是海螺的个头比较大,但是产量一般。赵显提说,忙活了三个多小时,现在也就是一百来斤。往年的时候,怎么也能捞个200来斤。

 

海螺的捕捞期其实比较长,从3月份一直持续到11月份,但是这个时候比较多。原因是从3月份左右开始,他们都忙着在海里捞蛤蜊,那个才是主业,海螺一般被当作副业。蛤蜊一般能出到8月份,海蛎子还要等到11月份。因此,这几个月他们最重要的捕捞对象就是海螺,产量也相对集中一点。

 

记者了解到,每天从红岛渔港码头上岸的海螺有1000斤左右,是青岛的主产区之一。

 

04
 

 

胶州湾海螺肉质肥美

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海螺个头很大,就是量有点少。”早晨7时许,小船快速驶回红岛渔港码头。前来收购的商贩介绍,胶州湾的蛤蜊很肥,这些海螺又是吃蛤蜊长大的,肉质、口味方面不用说,市场上也非常认可。

 

商贩说,这些大一点的海螺,一斤能卖到20元左右,小的海螺价格就要便宜点。商贩清理了一下,所有的海螺数量加起来100斤左右,还有少量八带。大一点的海螺,有不少是直接送到了市场销售,也有一些被送到其他养殖户手里,放到吊笼里进行暂养。

 

“海螺怕热不怕冷。”赵显提说,养殖户们买回去以后主要是养到春节,备战年货卖个好价钱。

 

“今年的产量并不多,收益相对一般。”赵显提说,这个活一个人干不了,他们四个人一起出海,光是人工费就得一千多,再加上油钱等费用,算下来挣不了多少。不过,海螺算是养殖蛤蜊的一个副产品,能给渔民带来增收就可以了。

 

05
 

 

轮流海上“守滩”

船上吃住一次三天

 

记者了解到,除了每天需要出海以外,他们还需要轮流在海上看护滩涂。赵显提说,一般是三天一个班,吃住都在上面,主要是海滩面积比较大,需要有人专门看护。

 

看护的渔船一般都停留在养殖区,用锚固定在海里。船顶有监控设备,养殖户通过手机,远程就能看到海上的画面。不过,船上也必须有人守着,否则也可能会遭遇问题。如果遇到风浪较大的时候,他们就会开回码头。

 

“在海上看滩,看似轻松其实也挺难熬。”赵显提说,除了每天早晨忙活一阵,偶尔出来观察一下海面,剩下的都是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幸运的是他们离岸边很近,都有手机信号,他们会在船上听收音机或者看视频来打发时间。
 

不过,晚上一个人待在上面还是有点难熬。尤其是遇到风浪较大的时候,渔船随着波浪左右晃动,躺在狭小的船舱里根本睡不好,时间久了就会烦躁。

 

“夏天、冬天最难熬。”赵显提说,夏天外面的气温非常高,船里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小风扇,遇到桑拿天,待在外面太晒,待在里面闷热。冬天能稍微好一点,船上有个小火炉,穿上厚衣服还能抵挡下来。

 

对于平时忙碌的渔民而言,在船上有了难得的休息时间。“我们最喜欢看的还是养殖类的书籍。”赵显提说,海上养殖不仅仅是个体力活,也得懂技术,要不然很容易赔进去。

 

他举例说,这几年胶州湾里的蛤蜊收成还行,但是受海星的影响,海蛎子的产量并不稳定。有时候花了大价钱撒苗,最后的收益却没多少。

 

“很多书籍都是从网上买来的,现在不学不行。”赵显提说,现在养殖也越来越科学化,依靠传统的经验远远不够。作为养殖户,他们也希望学习一些知识,然后能更好地养殖。同时,他们也希望了解现在最新的养殖知识、销售知识,寻找更多的致富手段。

 

06
 

 

养殖户以50岁为主

60岁以上陆续退出

 

今年62岁的赵显提,已经在海上讨生活30多年了,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再过两三年就干不动了,就要转行了。”赵显提说,出海是个体力活。一般情况下,干到64岁、65岁左右就干不动了。一方面是起早贪黑太累了,年纪大了在海上有风险。另外一方面,出海都是几个人一块干活,年纪大了体力就跟不上了,一块出去容易扯人家的后腿。所以,一般到了年纪以后,他们就陆续转行做其他的工作。

 

红岛渔港码头的负责人赵宇昌说,现在的渔民基本上以五十岁左右的为主,年轻人没有愿意干的。一些“猛子”的收入比较高,还有三四十岁的小伙加入。像他们这样的养殖户,大部分都是这个年纪。

 

赵显提说,海上的生活比较辛苦,一年到头基本闲不住。他们一般要干到元旦左右,春节期间能休息。过了正月十五,他们就陆续开始捕捞海蛎子,然后是蛤蜊、海螺等等。一年忙下来,基本上都是高强度劳动。尤其是冬天,海上湿冷,即便穿着厚衣服,寒风也能吹进骨头缝里。因此,他们或多或少关节都不舒服。年纪大了以后,慢慢也就干不动。赵显提说,未来他们这些老人退出以后,养殖渔船的规模也会进一步缩小。不过,对于村里的年轻人而言,现在就业的选择多了,也是一件好事。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青岛媒体网的部分内容由官方发布(作者为官方标识),大部分来源于网络转载或用户投稿发布。青岛媒体网对网络转载和用户投稿的内容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发布或转载了您未经允许的内容,请即刻联系18765968651或发送邮件至 153532180@qq.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相关文章

评论

发表评论

新媒体邀约

首页
直播基地